
清-光绪二十年三修《张氏家谱》
【原文】
汉阳古汉阴地,治卥(xi)北四十里有乡曰柏泉;相传,大别山禹手植柏,根施是乡而成泉,因是以得名。此名知本固根深、源远流长之象,良不诬也。
尝稽邑乘“选举、秩官”等表、“人物、儒林”等传,知其乡有巨族张氏焉。其远祖恢浩公,生明季时,性好施与,乐善不倦,倡资修堡,惠及枌榆。当时有善人之颂。
洎国初,云琦①、禹木②两公,以科第大其族,宦绩文名为一邑冠,固不第显荣柏泉一乡、张氏一族巳也。
迨两公而后,文章事业代有达人,惟邑乘所载,恒缺有间,窃以不及观其家乘为憾。及己未领乡荐。
晤张敬亭同年,询其邑,汉阳也;询其乡,柏泉也。领其言论丰采,则光明俊伟,尔疋(ya、pi)温文有故家遗范,
余辄心焉识之。后丁卯戊辰间,敬亭③计偕入都遂官,虞部④主政,余是时亦久滥竽馆职,时相过从谈,辄移晷间,出其家谱,见示,始悉其先世谱牒,积累者大且久,凡后来之枝繁叶茂,亦煪有柏泉之託,根得地,发源远而流自长也。

光绪二十年三修《张氏家谱 ? 序》(首尾)
方冀敬亭同年,绳其祖武,宏步远猷,名显一时而声施后世,则其先世之从祀乡贤名宦诸公,将不得专美于歬(qian)矣。乃未双奉讳“旋里”,竟超然,澹泊以明志,绝意进取,惟台著书立说以育人材为己任。
己丑遇挑选试,因亲故,敦促赴捶得一等,已可出膺民社矣,乃辞就教职,甫期越选,授靳阳广文巳司铎近一载矣,又呈就 国博竟告归里,居柴门不复出,仍以著书立说以育人材自娱乐夫。
人当英年掇巍科,方且歆勭寸衷,冀邀金紫□钟鼎,欣欣然□徴于名利场者,斯世比比也。乃敬亭独锱尘轩冕,啸傲林泉,其器识之高洁、奚翅加人一等者,又复考古证,今孜孜不倦间,于论世知人之暇,自笃其敬宗收族之忱,即此缵修家谱,克绍先喆而裕后昆者,□亦尼山是亦为政之遗志也歟?
其族侄仁燮,为余姊文李竹洤孙壻,因邮寄一函,丐余为之序。余台既属婣(yin)戚,而敬亭又同年旧好,不获以不文辞,乃取其本固根深源远流长之象,泱其子姓之方兴未艾也。
余以时事方殷,不敢处寿退志,步敬亭同年后尘,偶得稍酬高厚,异日乞骸南旋,当访敬亭于汉阴文人故里,相与寻柏泉之胜,此愿其庶双克偿乎?爰弁数语,以为之卷,且誌钦慕云。
诰授光禄大夫。
赐进士出?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
加十级?年愚弟陈学棻⑤顿首拜譔。

武汉市汉阳区汉水南之龟山
【译文】
俗称:“山南水北为阳,”自成化十五年汉水改道,其地域由北至南,域名应改名叫汉阴。但,人们仍习惯称之为汉阳。(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。)距汉阳府衙西北四十余里,有一湖乡名柏泉。相传因大禹治水汉江朝宗后在大别山(龟山)上种了一株柏树,其根伸延至丰乐里成泉(柏井)而得名柏泉。以示深根蒂固,源远流长之意。良语善陈,有根有据绝非诳语。
尝试寻找(查阅)本地历届常设官员选拔列表、众儒家学者人物等传记,得知(本县)本乡有豪门巨族张氏。其远祖恢浩公,生于明朝万历庚辰年(1580)九月十四日。资助乡里族亲一生不倦,提倡组建民团,修筑水陆二砦,保乡护院,确保宗亲一方家族安全。当时以善人之誉蜚声汉阳及周边诸县。

国朝初(清朝),云琦(张如榜)、禺木(张三异)两公以中科举光宗耀祖(云琦中举人、禺木中进士),为官后,均有令名等诸多荣誉,被列为本县之冠(第一)。带领全族学子,走科举奔仕途,使本乡本姓在汉阳受人关注,并引以为荣。
自两公后,十年寒窗登仕途者层出不穷,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趋势,大凡知道三甲张氏家族之人,无不对家族取得的成绩,为之震撼。
今与会(主修《家谱》)张敬亭,方知是我同年老庚。问其邑地系汉阳、问其乡柏泉乡。听其言,观其人,便知是一位气质高雅,豁达开朗的谦谦君子。言行举止光明俊伟,凸显温文尔雅的家族遗风,属于有才若无,有德若虚,追求学问其高尚之人。
能认识此君乃三生有幸。丁卯年(1867)戊辰年(1868)间敬亭进京初任工部都水司主事,那年我正好也在京城供职,接触中谈及到家谱事宜,熟知,该家族先祖曾多人参加过谱牒修撰,对家族脉系了如指掌,对修撰工作有着丰富经验。此家族开枝散叶枝繁叶茂,全依仗,柏泉地区的好风水和先祖护佑,此乃发源远而流自长也。

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(奏折-张坦麟十祖)
方翼敬亭同年,都是1835年生。同在先祖的护佑下,遵照遗志夙愿砥砺前行,因有宏伟计划,心怀远大的目标,在万枝桃李向春风上名噪一时。张敬亭的先祖荣获“五世乡贤,八省名宦”著称于世,诸公恪守祖训,立志弘扬爱民如子不爱钱财之精神,虽没几次奉名荣归故里,每次均淡薄名利非常超脱,唯以教书育人著书立传为己任。
光绪十五年(己丑1889)因遇上挑选事(会试),亲临现场,精心挑选出头名,为朝廷社稷输送人才。特辞去主事,一月年选继任蕲水县教谕一年,改授国子监学正。后弃官退居,以著书立说和、教子孙读书为事。
人在英年摘就取了高第(科举名列前茅者),正在享受内心的欢呼,希望略表心意,欣然邀请金紫口钟鼎(高官显爵),屈于名利场者,这世上倒是常见也!唯独敬亭不同,绝不为五斗米折腰,愿做不受拘束的豪杰隐士,宁辞官而不从。高风亮节之人,其人何止高人一等。外加考古鉴今学习不倦,知人善任,全力扑在宗亲家族事宜上,秉承祖训遗志潜心编修家谱。继承先祖之精神志造福于后人,这是读书之人、为政者,不可多得的,安分守成,不入下流之楚风汉骨。

同族侄儿仁燮,系我姊丈李竹洤的孙婿,特邮寄一信,要我为此家谱作序,既是姻亲,又是敬亭的(老庚)同年旧好,不得,也不能够拒绝或推辞。取其本固根深源远流长之象,弘扬家族之精神,此乃方兴未艾也。
我认为时局(社稷)较稳,尚且奉禄还不错,故不敢贸然辞官,免步敬亭当年后尘。他日辞官回到南方,定当拜访敬亭在汉阴的故里,相邀去柏泉揽胜。这是我的愿望,是否能够如愿吗?于是,多说几句话撰其文中,且表敬慕之意。
诰授光禄大夫。
赐进士出身?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
加十级?年愚弟陈学棻顿首拜譔

柏泉景德寺旁的禹木公墓(遗址)
注:
1.张如榜(1600-1690),字宪卿,号云琦,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人。三异兄,仲璜伯父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8月生。早年苦志下帏,督学水公拔列第一,获廪生,为汉庠名士。清顺治三年(1646),登贤书(中乡试),因服丧未赴京试。顺治五年(1648),同弟三异一起赴京会试,中举人,任广东潮州府普宁县知县。在任一年,审理案件不用鞭子、棍棒等刑具,民呼慈父。后因海逆之变(指郑成功抗清),部议解组。离任之日,童叟争攀辕请留,哭声不绝。 张如榜回乡后,家居30余年,足不入城市。昆季怡怡,乐善不倦。九十寿辰,郡守戴公赠以“人中麟凤”匾额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)4月卒,寿九十一。子二:长堪睿,次颢睿;孙三:嵩甫、天麟、天民。
2.张三异(1609-1691),字鲁如,号禹木,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(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)人。清顺治戊子年(1648),乡试名列榜首,己丑年(1649)进士。他有胞侄17人,他给他们每人良田30亩,鼓励好好念书。为母亲祈寿年捐谷千石帮助贫苦的乡里,一捐就是三十年。一生平反冤假错案无数,获“片言断案”之美誉。两次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嘉奖康熙四十六年(丁亥1707年)四月十一日奉旨入祀延长县名宦祠,享受四季人间烟火。康熙五十年(辛卯1711年)十月十五日奉旨入祀河南南阳府名宦祠。康熙五十一年(壬辰1712年)七月十三日奉旨入祀汉阳府乡贤祠,康熙五十三年(甲午1714年)十月十五日奉旨入祀浙江绍兴名宦祠。

汉阳柏泉垸子湾一角
3. 张行简(1835-1906),字敬亭,号腴珊,湖北省汉阳县柏泉(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)人。15岁入县学,17岁为廪生,24岁列副榜,32岁中举。初任水部郎官,不久改任知县,又改选为蕲水县学官,候选国子监学正。后弃官退居,以著书立说和教子孙读书为事。著述有《四书骈字集解》、《啸孙轩攒存》、《啸孙轩诗文集》、《春秋分合纂》等。清同治六年(1867),汉阳县编修县志,被聘为分纂,后因赴京而未终其事。次年回乡,新志告成,谬误甚多而遭邑人批评。张行简著《汉阳县志沿革表疑》,对新志《沿革表》中的疑点一一考证,又偕同学许盛春著《汉阳县志校》,纠正新志讹谬数十条。光绪十年(1884),独自编纂印行《汉阳县识》,知县濮文昶称其为“以邑人谈邑事,易于传信。括以《三略》,附以《七錄》,若网若纲,要而不繁,简而不漏。”此外校刊书籍有《来青园诗文集》、《郪啸轩诗文集》(并编次年谱)、《张氏诒糓遗集》、《榘选公文集》、《张氏墨存》等。
清光绪十五年(1889)冬,在家乡西湖中绳草场旁黄脚湖修筑“救命墩”一座,以救助夏秋水涨船舶翻覆溺水之人。

汉阳柏泉老屋湾一角
4. 虞部 ,古职官名。《周礼?地官》有山虞、泽虞。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。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下右曹工部的子司(工部四司有:头司:工部,子司:屯田,子司:虞部,子司:水部。)三国魏尚书有虞曹郎中。晋因之。梁、陈、后魏、北齐并由祠部尚书领之。北周有虞部下大夫,隋有虞部侍郎,属工部。唐宋因之,改为虞部郎中,掌山泽、苑囿、草木、薪炭、供顿等事。明初改为虞衡司,掌山泽、桥道、舟车、织造、券契、衡量等事。清末始废。
5.陈学棻,字桂生,湖北安陆人。1862年进士。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。1883年任京师翰林院衙门日讲起居注官、翰林院侍讲。1887年任京师詹事府衙门日讲起居注官、詹事府、少詹事、福建学政。1888年任京师詹事府日讲起居注官、詹事府、詹事、提督福建全省学政。1889年任詹事府衙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。1890年任宗人府衙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朗衔。1891年任京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衔江西正主考。 1892年任宗人府衙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。1893年任京师户部衙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。1896年任京师户部衙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、管理马馆事务、玉牒馆副总裁。1898年任京师户部衙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、钦命提督浙江全省学政。1899年任京师户部右侍郎兼馆钱法堂事务。1900年任京师吏部右侍郎三库衙门管理户部三库事务。后迁工部尚书,末到任即病逝,谥文悫。
6.《张氏家谱?序》 经张继明老师审核,断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