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的时候,政府为了平衡人口,发展经济,就从人口众多的山西,大规模地有组织地向人少地多的地方进行了人口迁徙。
其中,有一部分山西洪洞县的迁徙人,就来到了今魏县南部卫河北岸,这里或因战乱或因水灾,土地肥沃,人口却不多,当时应该属于大名府辖区,水淹大名府宋城,建明代新城,应该就是这个时期。

山西洪洞县迁徙图
这里很快就形成了很多村子,曹姓人多就叫曹堤,许姓人多就叫许堤,马姓人多就叫马村,张姓人多就叫张儿庄;刘姓人多就叫刘堤口,等等。
有一个叫做曹堤的村子,发展很快,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当地的一个大村子。
有一天,它的南边又形成了一个村子,叫马村,这个马村发展更快,而且人口很快就超过了曹堤。
这也是正常的,但是再不久,又又出现了一个二马村,三马村,四马村,五马村。

五马村位置
哎呦,我的天啊!这也发展太快了吧!这还算正常吧,是好事啊。但是,曹堤却出现了怪事。
曹堤这几年,同样辛勤劳作,庄稼收获却不如隔壁村好,女儿嫁出去了,媳妇却没有嫁进来,人口不但没有发展,而且每年都有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,无故早夭,村子日渐萎缩。
村里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,人心惶惶,不可终日。
有一天,有一位道人路过曹堤,口渴难耐,饥渴难忍,一位善良淳朴的村民好心招待了他。待体力恢复,说闲话家常的时候,道人听说了曹堤这几年来,一年不如一年的怪事。
道人心想这里的人也不错,帮大家掐指算算吧,原来是风水问题。
但是,他不能说,这是泄露天机的事,会折寿的,只得连连摇头,并没有当即表示能够帮忙。
在第二天,他要走的时候,在村里走了一圈,看到大家实在太难了,他实在不忍心这里的百姓继续受苦受难,于是,就告诉了大家本村人怪事连连的原因。
“这是村名问题,曹堤槽也,马村马也,马在槽里吃草,天经地义也!风水学讲这叫“五马啃槽”。现在周围都五匹马了,这槽肯定遍体鳞伤啊!”
知道原委的村民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,纷纷恳求道人想办法破解,跪倒一片。
“改村名。”
“不行不行,我们都姓曹,改什么村名啊!再说一个吧。”村民大多表示反对,有的都哭泣了起来,仍然跪地不起。
“在村南立一个石鞭,这石鞭,必须是一丈高,不得高不得低,高了伤马,低了伤槽,这叫五马啃槽,立杆打马!”
在第三天,村民还在恳求破解之法的时候,道人只得道出这一种方法。

曹堤石鞭照片,来自网络
曹堤村民很快捐资,修建了一尊石头打造的马鞭,高一丈,立于村南,意欲将啃槽的马赶跑。
果然,此后该村就恢复了平静,百姓又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。但是,道人根本就没有走出村子,就一病不起。
去世前,他要求村民把他埋在石鞭旁边,并且给了村长一个锦囊,说如果五个马村中有村子出现衰败之时,打开锦囊。
后来不久,四马村和五马村,真的出现了以前曹堤出现的那种衰败。
曹堤的村长只好打开了锦囊,上面说曹堤有了石鞭后,由于前三马是大马跑得快,马鞭打不着,四马和五马是小马,经受不住可能会受伤,四马村和五马村得改名字。
曹堤的村长给五马村和四马村村长说了,他们这时候不得不信了,只好改了村名。四马村改成了东马村,向东发展。五马村最近,只能去掉马字,改为懂庄村,意思是你不要动鞭子,大家都懂了“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
现在的村名
自此,六个村子都和谐发展了起来,大家都相安无事了。
其实,这只是一个传说,一个迷信的传说。
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石鞭,这其实就是一座石塔,只是外表看起来像赶马车的鞭子,碰巧这几个村子的名字有马又曹,就有人杜撰了这个传说。
几百年来,几个村子及周边的人,人人皆知这个传说,也因此,相互之间矛盾不断,也因此这座石塔,被人为的破坏很多次,不是丢失就是毁坏。
有记载的1935年,重新立了一次,文化大革命的时候,又丢了。2005年,又重新原地原址原样子建了一次,现在听说又早没了。

曹堤石塔
其实,这个石塔真名叫做秦师石塔,外塔高约三米,中间鼓形塔身,顶部球形刹,塔身上刻有"大明坐化玄门秦师塔志铭",是一座道士墓塔,建塔时间为明嘉靖丙寅(1566年),现在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它确实是河北魏县大马村乡曹堤村的南边,但是它真的不是“打马鞭”。
如果现在它还在的话,希望大家都相信科学,爱护文物,好好保护它。

图片来源网络
作者李银岭,河北大名人。#邯郸头条#